第四百五十二章 归京-《北明不南渡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在锦州的战事,算不上大败。
    至少豪格全身而退。
    但那六万精兵,折损上万,怎么看都让人难以接受。
    那可是酝酿了一年之后,鞑清全力的一击,结果并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。
    代善面对辽阳内外不满的声音,并没有太大野心的他,最终还是把执掌清廷大权的权柄,交还给了多尔衮手里。
    这可是全村人的希望啊。
    这样的结果让多尔衮并不意外,只是很悲凉的看到面前的烂摊子,颇为无奈。
    攻打锦州的决策,在多尔衮看来是极其不理智的。
    的确,辽宁皇帝南征,北京空虚,这可是趁机出兵的最佳时期。
    但如果真这样想,就太过于鼠目寸光了。
    或许,如果顺利,可以拿下锦州,再顺利一些拿下宁远,再顺利一些再拿下山海关。
    但那有什么用呢?
    一时的胜利,并不能代表着长远。
    明朝这个庞然大物,想要对抗,就不能斤斤计较于小的得失。
    尤其对手是辽宁皇帝,那就更不可能用如此简单粗糙的计划来应对。
    所以说,锦州没能拿下,并不意外。
    “联盟,隐忍,蚕食。”
    多尔衮再次站在了鞑清的顶点,提出了三词方针。
    在隐居的一年以来,他也并非无所事事,对于鞑清内外的困境也看在眼里。
    这些都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。
    现在已经不比当初。
    当初的他们之所以能在和明廷的作战之中,屡屡得手。
    第一,靠的是明朝内部的农民军,他们总是分散了明朝的兵力,使得明朝根本无法全力应付辽东的局面。
    第二,靠的晋商不断地输送物资支援辽东,使得他们将八旗兵武装到牙齿,形成强大的战斗力。
    第三,便是明廷内部的纷争。贪婪的明朝官员并没有足够的动力,去灭掉他们鞑清,反而是利用他们鞑清在辽东的猖獗,可以堂而皇之的向明廷要钱,大发国难财。
    这三点,如果少了任何一点,他们都很难在辽东站稳脚跟,屡屡挫掉明军的兵锋。
    不过短短的一年,从辽宁皇帝上台之后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