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三十四章 排名第五-《影帝从天降系统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相比之下,《白日焰火》的上座率就非常理想,这也很正常,毕竟推广花了大钱。只要来柏林的影迷,一抬头准能看见许愿在广告牌上瞪着他们,想不注意都不行。

    很多人对德国人都有一个刻板印象,严谨和固执之类的。但其实德国人对文艺片的狂热不亚于法国人。

    每年柏林电影节的票务都很好,今年更是卖出了30多万张票,比去年威尼斯多了2倍。

    《白日焰火》是中文对白加上德文字幕,再加上讲得又不是什么宏大的主题,许愿一开始没想到会这么受追捧。但德国人还是给了许愿一个惊喜,场场爆满,经常排队排出好几十米。

    主办方当然高兴坏了,临时砍掉了几部上座率不好的电影,加了两场《白日焰火》,人家也要赚钱。

    许愿拿着一本场刊研究形势,他虽然看不懂评论,但电影名字和评分还是能看得懂的。

    “《白日焰火》才2.6分?”许愿有些郁闷,场刊打分是4分制,排名最高的是美国电影《少年时代》3.2分,《白日焰火》排名第五,第六是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只有2.2分。

    桂纶美在一旁安慰许愿,“没事的,大热必死,场刊的最高分通常都拿不到大奖。”

    许愿点点头,这倒是真的。影评人和评委的口味通常都不一样,这里面说法很多。站在评委的角度上看就是这帮影评人懂个屁,站在影评人的角度上看就是评委为了表达自己独树一帜的口味,故意不选好电影。

    反正是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。不过投票权掌握在评委手里,影评人确实连个屁都算不上,他们可能会说出某一个镜头致敬了XX年XX拍的XX,但真正风光的都在里面投票呢……

    钟丽方深谙此道,“小美说得没错,场刊只能作为参考,爆冷才是常态,电影节和媒体都需要噱头。”

    陈婕才是真正有内幕消息的人,“有一个好消息,詹姆士很喜欢《白日焰火》,我们主要的对手是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。”

    许愿的目标非常明确,“影帝有戏吗?”这候 章汜

    “很有希望。”今年柏林许愿的竞争对手其实并不强,最大的对手应该是他自己和郭小冬。

    而且几个评审中梁超伟、迪斯霍尔姆和葛韦格都通过一些渠道表达了对许愿表演的赞赏。但即使这样陈婕也不敢打包票,谁知道这帮人投票的时候会不会抽风。

    事到如今许愿也只能尽量保持平常心,着急也没有用,就在这时刁一男兴奋地推门而入,“许愿,我接到电话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