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什么叫分解剧本? 简单来说,就是把剧本里每一场戏中的各项元素分解出来,然后把所有的内容写在索引卡上,制成场景卡片,再转化成拍摄计划表并计算具体预算。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项元素,比如参演的演员都有谁,是外景还是内景,用自然光还是需要打光,都会用到什么道具,拍摄多少个镜头,每一个镜头需要多长时间,拍这些镜头的时候需要什么器材等等,都需要详细地分解出来并记录在案,这样拍摄的时候才不会乱。 拿《致青春》剧本里的第一场戏举个例子。 “年轻女孩郑薇身着卖火柴小女孩的衣服,她小心翼翼地划着一根火柴,身后的一间小屋子瞬间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,并闪闪发光,郑薇提着篮子兴奋地跑过去,却发现有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坐在屋内,正大口吃着烧鸡,二人对视,屋内的女孩呆住了,吓得尖叫起来。” 先看场景,这是一场夜戏,那就需要安排在晚上,而且是外景,还有一间小屋子,小贩的摊位也可以代替。 再计算这场戏的时间,查看许愿的分镜头脚本,这是一场22秒的戏份。根据镜头时间估算拍摄的时间,再安排下一场戏。 然后就是演员,这场戏是郑薇和郑薇的对话,但两个人的脸没有同时出现在镜头中,这就不需要绿幕,只要找一个和杨小狐身材相仿的替身分别拍摄,再通过后期剪辑就能够达到效果。那这场戏就要发杨小狐和替身的通告。 之后的道具、灯光还有布景也按照这个方法,根据剧本里的描述去分解,当然还要参考许愿的意见。毕竟分解剧本也是导演二次创作的机会,如果许愿想要把烧鸡换成肘子,那道具组就要根据许愿的要求去更换。 把剧本里所有的场景都分解出来以后,还没有完,制片组还要继续添加标注和注意事项。 比如这场戏在北平拍摄,那拍摄地点距离剧组的宾馆有多远?开车需要多长时间?器材和工作人员还有演员一共需要多少辆车?几点出发?中午需不需要订盒饭?导演和演员要不要开小灶? 这些都需要做计划,等这些也做完了,那就到了倒数第二步。制片人再把所有的内容都整合起来,做成一张总制片表,并制定出详细的拍摄计划。在正式拍摄之前,剧组的所有成员都会拿到这张表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