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《唐山大兄》夺得1971年的票房冠军,票房是第二名《拳击》的一倍以上。 1972年的《猛龙过江》和《精武门》以530万和443万票房分列当年票房排行榜的一二位,第三名才是邵氏346万的《大军·阀》。 1973年布鲁斯李意外身亡,邵氏才凭借《七十二家房客》重夺票房冠军。可第二年就被自己逼走的另外一位巨星打了脸。 这人就是冷面笑匠许冠文,与邵氏合作多年的许氏兄弟对自己2000美元的固定片酬不满,提出想要采取票房分账的合作模式,当然被邵氏立即拒绝。这时嘉禾又出现了,邹文怀立刻答应了许氏兄弟的要求,接下来就有了1974年《鬼马双星》以3倍票房优势力压邵氏《天网》的故事。 接下来就是许氏兄弟称霸香江影坛,《天才与白·痴》、《半斤八两》、《发钱寒》、《卖身契》连续4年,年年票房冠军,把邵氏压得喘不过气来。 一直到了1979年,大哥成才凭借一部《笑拳怪招》夺得当年的票房冠军。可也就是在这一年,大哥成也加入了嘉禾。从此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拾,《师弟出马》、《杀手壕》、《龙少爷》、《a计划》、《快餐车》……部部经典,票房也都不错。 虽然嘉禾有大哥成和许氏兄弟两大王牌,可要说真正开启香江黄金年代的电影应该还是1982年新艺城的《最佳拍档》。 不是因为《最佳拍档》以近1000万港币的优势力压大哥成的《龙少爷》,而是因为1982年香江本土电影票房占比60%,第一次超过了“西片”。也是从这一年开始,香江电影开始了十多年的黄金年代。 1988年偷国和湾湾市场解禁,一大票湾湾商人挥舞着支票冲进香江电影市场,和现在的煤老板何其相似。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,一个星期拍一部电影,一位演员同时拍四五部戏变成了常态。更有甚者拿着一个明星的短片和剧本大纲就能卖出版权,这就是所谓的卖片花。 到后来已经发展到连短片都没有了,很多人拿着明星的合同就去卖版权了。 一件事发展到这种程度肯定是要走下坡路的,1993年《侏罗纪公园》在香江大卖,狂收6200万港币票房,比第二名周星星的《唐伯虎点秋香》高出2200多万。 好莱坞来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