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因此,对于与汉室的交往,他显得极为上心,礼数周到,贸易也愿意让汉室占些许优势。 谯周成为了成都炙手可热的人物,为文武百官所敬仰。 他带回来了大量的贵霜书籍,进行翻译,企图加深彼此的联系。 刘禅无语了,他亲自写了一封信,专门交给谯周,告诉他应该传播儒家文化到贵霜。 而不是去贵霜捡破烂回来。 谯周这才恍然,尽心尽力翻译儒家典籍,准备占据文化输出的主导地位。 这些刘禅都帮不上忙,他特地叮嘱了谯周,一定要培养一批专业的翻译人才。 以后说不定会用上。 蜀中的商队,也通过贵霜的领地,向西方蔓延。 帕提亚(安息)已经没落,现在是萨珊(波斯)王朝崛起的时代。 蜀中的商人是第一次前往这么远的地方,进行试探性交流。 就目前来看,效果还不错。 到了汉章武六年(226)春。 马超纵横西域,平定诸国。 西征军驱逐了曹魏的官员,设立新的西域都护府。 如此一来,汉室的领地,与贵霜王朝在西边再次接壤。 波调也没有让刘禅失望,打通了南方的通道。 如此一来,两个大国,第一次实现亲密无间的交流。 这是划时代的壮举! 通过这两条道路,汉室的商贸飞速地发展。 各行各业,都在竭尽全力地发展产能。 大量的商贸物资,通过南北丝绸之路,运输至西方世界,成为了畅销品。 曹丕继续宣布抵制蜀锦。 可遗憾的是,刘禅根本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。 这样的制裁,根本没有用。 因为丝绸之路开通以后,蜀中的生产力就跟不上了。 蜀锦的畅销程度,超乎想象。 就连一直友好的江东,都很难买到蜀锦。 价格十分高昂! 以江东的产业,很难进行消化,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支柱产业。 现在大冶铁矿的生产,还有一半销往江东。 孙权为了换取足够的铁矿,煞费苦心。 他需要赚取足够的“外汇”,这可真是难为他了。 蜀中可不收“大泉五百”“大泉一千”这样的玩意。 孙权只能收割收割江东的世家大族,以及商贾。 江东百姓也是怨声载道。 但孙权为了获得充足的财政,“大泉”计划必不可少。 因为铸币是来钱最快的。 反观蜀中,已经限制了“直百通宝”的铸造。 现在正通过强大的生产力,以及强大的贸易,消化这些通胀。 直百通宝在铸造之初,便已经完善了工艺。 也就是说,除了面额比较大以后,它不是“劣币”。 没有粗制滥造,完全符合流通的工艺。 只是民间不需要这么大额的货币罢了。 但随着生产力的爆发,经济的发展,普通百姓也有机会使用直百通宝了。 长此以往,直百通宝有可能真正成为流通的货币。 而摆脱以前的“收割”属性。 只要朝廷能够稳住发育,将社会稳定下去。 以及。 无限地扩张市场! 凉州,就是最大的市场。 刘禅想掌控羌人,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汉室效力。 普通的游说、教化,以及胁迫都是没有意义的。 汉室对西凉拥有几百年的统治历史,无一不在证明,这些措施容易失败。 或许能够稳定一段时间,到了最后一定会崩塌。 纵使朝廷处于最强盛的时期,羌人说造反,还是会造反。 他们只管自己过得快活快活,其他的都靠边站。 至于朝廷是否强大,只是他们参考的标准之一。 刘禅决定使用“市场经济”。 他要将西凉市场化,用商贸的繁荣,去绑架他们。 实现利益的互通! 简单地说,就是让他们参与到生产、商贸中来,形成利益的链条。 官府通过掌控各种各样的商品,与羌人形成一种羁绊。 不可割舍的羁绊。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茶叶! 这种看似平平无奇的商品,却对游牧民族有着巨大的吸引力。 茶叶可以去除一些异味,比如羊膻味。 刘禅还可以进口、种植一些香料,增强肉类的口感等等。 这些都需要通过商贸进行延伸,进而影响到羌人的饮食习惯。 只要循循善诱,何愁不能掌控他们? 现在,凉州即是一块蛋糕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