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太子殿下这是开玩笑的吧? 南中已经是不毛之地了,他亲自去过。 乌戈郡更是连长毛的地方都不具备。 现在要从乌戈郡开拓出两条商道,谈何容易? 刘备皱起眉头,道:“此事真的可行?” “父亲,您要知道,无论做任何事都不简单。北伐、匡扶汉室,都是不世之功。” “如果蜀中不具备开拓精神,如何以两州之地,抗衡整个北方?依靠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吗?” “若是武人流血,就能成功,这也太容易了吧。读书人才是一统天下的主力军,谯太仆身为读书人的典范,更应该以身作则。” “只有文武百官戮力同心,汉室才能回天转日,奠定万世之基。” 刘禅滔滔不绝,将其中的干系,都解释清楚了。 “善。”刘备蓦地惊醒。 “陛下……”谯周心神震颤,呼吸都急促了。 “朕不会为难你。”刘备承诺道。 谯周一惊,他知道此事若无法办妥,他此后将难以晋升。 他还年轻,未来的道路还很长,他不想止步于此。 而且,张骞之功……他也想拥有。 “臣愿为汉室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!”谯周郑重地抱拳道。 刘备欣慰地笑了。 汉室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臣子在,才能保持昌盛。 终有一天,他会平定天下,将汉室的传承延续下去。 商议完毕后,刘禅与谯周退下,二人先后而行。 谯周终于忍不住了,追上来询问道: “殿下,您为何会选中在下?” 刘禅蓦然一叹,道:“莫非先生以为,禅在算计你?这怎么可能!” 他打断了谯周的思绪,慷慷慨激昂道:“先生可知这两条商道对于朝廷而言,意味着什么吗?” “税收?”谯周试探道。 “不错。对于朝廷而言,能够获得大量的钱财,但对于先生而言,却是一次机会,建立不世之功的机会。” “如果只是个人的功勋、得失,禅也不会举荐先生。为何此事非先生不可呢?” 刘禅反问一句,令谯周陷入沉吟。 “请殿下示下。”谯周深揖一礼。 “因为,这也是儒家的机会,是先生‘立言’的机会,能否成为‘圣人’,皆在此一举。” “什么?” 谯周脑袋瓜嗡嗡一震,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。 太震撼了! 他号称“蜀中孔子”,但距离真孔子,还有十万八千里。 谯周有自知之明,所谓“蜀中孔子”的称号,听听就好了,当真就输了。 “先生可听过白马寺?”刘禅循循善诱道。 “在下熟读经典,自然有所耳闻。”谯周自信道。 “白马寺是佛教第一寺,先生此行,会途径佛教的发源地。”刘禅提醒道。 “这……有何干系?”谯周疑惑不解道。 “佛教能传到中原,为何儒家不能传道蛮夷?” “打开商道,并非只能用使者的身份,还可以冠以传道者之名。先生恰好具有儒家传道者的潜质,只要先生将儒家圣人之道,弘扬至外域,何愁商道不通?何愁立言不成?” “儒家也能从中原王朝,向外域扩散。或许先生心中会有所疑惑,为何儒家要传到这些番邦小国,这和佛教来到中原是一个道理。” 刘禅语气深沉,点到即止,给谯周留下了深思的空间。 “先生可记得笮融此人?他在徐州广传佛教,修建豪华佛寺,铸造金铜大佛,衣以锦彩,并举行浴佛节,招揽信徒万余人。” “佛教在中原大地盛行,这是对儒家、道家的挑衅。先生试想一下,往后几百年,有没有一种可能,佛教将取代儒家,成为中原第一……” 刘禅还没有说完,谯周便愤怒地咆哮道: “不可能,绝对不可能。” “佛门何以取代天下读书人?殿下万万不可开这样的玩笑!” 谯周面色惨白,毫无血色。 “禅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发生,但佛门能够在中原盛行,为何儒家不能走出去?” “正如儒家先辈所言,去感化蛮夷、番邦,无论结果如何,先生都会在南方留下火种,儒家将发展、壮大。” “先生,您此行并不会孤单,而是成为儒家的先行者。您所追求的名流青史,唾手可得!” 刘禅继续忽悠,令谯周怦然心动。 通商的可能性很小很小,开拓蛮夷、弘扬儒家的想法也很难很难实现。 但只要有那么一丝可能成为“圣人”,谯周的心就不可能平静。 “殿下,容在下三思。”谯周思绪翻涌,决定先让自己冷静冷静。 刘禅欣慰地点头,注视着谯周离开。 不管这件事能不能成功,对于他而言,都没有损失。 谯周,只是一枚棋子。 第(2/3)页